• 期刊首页
  • 理工简介
  • 期刊简介
  • 期刊导读
  • 期刊征订
  • 投稿须知
  • 编委会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理工简介

    1956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准建立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同年3月27日,高等教育部和地质部联合发文 ,以重庆大 ...查看更多>>

要闻

  • 地球物理学院开展专项辅导工...
  • 校企合作开展2015寒假冬令营活动
  • 材化院赴德阳、绵阳调研并签...
  • 博物馆大学生义务讲解员学期...
  • 我校与遂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
  • 管理科学学院与自贡签订校地...

学术

  • Junie Tong博士学术讲座通知
  • 肖登国律师讲座通知
  • 陈丹女士讲座通知
  • 辜超平律师讲座通知
  • Sarah McIlroy教授学术讲座通知
  • 时间煮雨,为遇见更美的自己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09 > 01 > 信息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与深盆气藏成藏机理之辩析

【出 处】: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成藏特征 与深盆气藏对比 成藏机理

【作 者】: 李仲东 [1] ; 郝蜀民 [2] ; 惠宽洋 [2] ; 李良 [2] ; 过敏 [1]

【摘 要】通过时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形成基本条件、气水分布规律和成藏动力学特征研究分析,并与北美典型深盆气进行对比发现,如果仅从气源丰富、储层致密、异常压力、大面积含气等气藏表现特征观察。上古生界气藏与典型深盆气藏极为相似。但从各区气藏形成条件来看,上古生界烃源岩生气速率慢,持续地供气条件较差;气藏上倾方向多因物性或岩性封挡,主要表现为非均质储层条件下的岩性和构造-岩性气藏类型;含气范围内的同一气层连通性较差,气水分布受区域构造控制,局部明显存在边底水,也没有整体活塞式气驱水作用形成的区域性气水界面。成藏动力学机理反映,上古生界储层毛细管阻力过大,天然气二次运移的浮力不够,主要是就近运移聚集成藏,没有大规模运移的迹象,难以实现整体活塞式气驱水运移。所以用深盆气藏成藏机理还不能合理解释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成因。综合分析认为,持续供气能力不够、储层连通性差是造成上古生界气藏有别于深盆气藏的主要原因。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下一篇:湘西岩溶区风化壳的物源:石英粒度分布特征的指示

地址: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号,成都理工大学  邮政编码:610059
 蜀ICP备050269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