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首页
  • 理工简介
  • 期刊简介
  • 期刊导读
  • 期刊征订
  • 投稿须知
  • 编委会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理工简介

    1956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准建立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同年3月27日,高等教育部和地质部联合发文 ,以重庆大 ...查看更多>>

要闻

  • 地球物理学院开展专项辅导工...
  • 校企合作开展2015寒假冬令营活动
  • 材化院赴德阳、绵阳调研并签...
  • 博物馆大学生义务讲解员学期...
  • 我校与遂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
  • 管理科学学院与自贡签订校地...

学术

  • Junie Tong博士学术讲座通知
  • 肖登国律师讲座通知
  • 陈丹女士讲座通知
  • 辜超平律师讲座通知
  • Sarah McIlroy教授学术讲座通知
  • 时间煮雨,为遇见更美的自己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1 > 01 > 信息摘要

靖边气田北部下奥陶统马五_4~1段古岩溶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出 处】: 古岩溶 岩溶储层 孔隙结构 成岩相 马家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

【作 者】: 苏中堂 [1,2] ; 陈洪德 [1,2] ; 林良彪 [1,2] ; 赵俊兴 [1,2] ; 刘明仁 [3] ; 马学平 [3]

【摘 要】通过钻井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观察及岩石孔渗测定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北部马五41段古岩溶储层研究表明:晶间孔、溶孔(洞)、溶缝及铸模孔是最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其孔隙度最大15.91%,最小0.22%,孔隙度平均值约为3.73%,渗透率最大为79.13×10-3μm2,最小为0.001 3×10-3μm2,平均渗透率为1.24×10-3μm2,储层可分为溶孔、晶间孔-溶缝型、晶间孔型、微孔-溶缝型和微孔型4种;沉积相是储层形成的基础,成岩相决定了最终储集空间的保存情况,而古岩溶地貌从宏观上控制着储集空间的发育程度和储层的保存状况,三者有利区叠合部位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碳酸盐岩中“假纹层构造”的成因分析
下一篇:川西坳陷中段原、次生气藏天然气特征及运移机制探讨

地址: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号,成都理工大学  邮政编码:610059
 蜀ICP备050269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