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罗山金城金矿成矿流体性质及演化
【出 处】:
大别山
金城金矿
流体包裹体
氢氧同位素
韧性剪切带
【作 者】:
刘洪
[1,2] ;
吕新彪
[1] ;
刘阁
[1] ;
尚世超
[1] ;
李春诚
[1] ;
柯昌辉
[4] ;
王玉奇
[3] ;
胡庆成
[1]
【摘 要】河南省罗山县金城金矿位于桐柏-大别造山带北侧,矿体受北西西向韧性剪切带控制,呈脉状、透镜状产于中元古界浒湾组变质岩中。根据矿物典生组合和脉体穿插关系,将热液成矿作用分为3个阶段:石英-金-黄铁矿阶段、石英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萤石-碳酸盐矿物阶段。本文在详细分析金城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该矿床各阶段石英和萤石中流体包裹体,以及石英的氢、氧同位素特征。包裹体研究表明该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分3个阶段,为中低温、中低盐度、低密度体系。成矿流体的6D为-72.0‰~-86.6‰(均值-79.0‰),δ18O值为-5.98‰~+4.1‰(均值-0.32%),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初始成矿流体来源自岩浆热液,后期有大气降水成分加入。各阶段的流体具有沿韧性剪切带从深部到浅部,从高温到低温,从高压到低压运移和演化的趋势,最终在浅部构造有利的导矿-客矿构造逐渐富集成矿。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