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庆铜铁矿床矽卡岩岩相学和矿物学特征及意义
【出 处】:
矽卡岩分带
岩相学和矿物学
热液交代
矽卡岩成因
安徽安庆铜铁矿
【作 者】:
滕传耀
[1] ;
杜杨松
[1] ;
张智宇
[1] ;
龙旺生
[2] ;
董玉翠
[1] ;
李湘莲
[1]
【摘 要】安庆铜铁矿床系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中一典型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产于月山岩体与下三叠统南陵湖组碳酸盐岩之间的接触带,外接触带矽卡岩中透辉石富集,以铁铜矿化为主;内接触带矽卡岩中石榴子石富集,以铜矿化为主。岩相学研究表明研究区含铜矽卡岩演化经历了矽卡岩期和热液蚀变期,其中,矽卡岩期包括早期矽卡岩阶段、磁铁矿阶段和晚期矽卡岩阶段;热液蚀变期包括早期热液交代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大规模的黄铜矿化发生于石英-硫化物阶段。矿物学研究表明,石榴子石均为钙铁榴石,早期矽卡岩阶段的粒状石榴子石发育韵律环带,其Fe0和Al2O3含量表现为振荡变化。与粒状石榴子石相比,晚期矽卡岩阶段脉状石榴子石的And组分更高。早期矽卡岩阶段的粒状辉石为透辉石,具有环带结构,由核部到边部MgO含量减少,FeO含量增加;晚期矽卡岩阶段的脉状辉石为钙铁辉石。空间上,从外接触带到内接触带,辉石的MgO含量与石榴子石的A12O3含量分剐减少,而FeO含量均分别增加。岩相学、矿物学,结合已有地球化学研究成果综合表明,安庆铜铁矿矽卡岩为岩浆热液接触交代成因,Mg来自碳酸盐岩,由外带向内带迁移;Fe来自岩浆热液,由内带向外带迁移,由于磁铁矿阶段的温压条件改变,Fe在外接触带以磁铁矿的形式沉淀富集。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河南罗山金城金矿成矿流体性质及演化
下一篇:里伍铜锌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