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首页
  • 理工简介
  • 期刊简介
  • 期刊导读
  • 期刊征订
  • 投稿须知
  • 编委会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理工简介

    1956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准建立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同年3月27日,高等教育部和地质部联合发文 ,以重庆大 ...查看更多>>

要闻

  • 校友李正兵获评全国 “...
  • 军训集锦:迷彩,是青春的颜...
  • 我校举行“大学习、大讨论、...
  • 我校召开第八次党委中心组学...
  • 我校举行2018级军训动员大会
  • 金融知识走进成都理工大学 ...

学术

  • 杜蔚研究员学术报告会
  • 郑洪波教授学术报告会
  • 外国语言学系列讲座通知
  • 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学术研讨会
  • 过度交叉加速器的新技术和欧...
  • 商学院院长淳伟德:着力培养...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学术 > 正文

杜蔚研究员学术报告会
2018-10-18 11:04:09

    应我校地球科学学院、地学核技术重点实验室、科技处、数学地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邀请,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杜蔚研究员来我校做学术报告,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时间:2018年10月18日星期四,下午3:00
    地点:9C207
    报告名称:高温高压实验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

    专家简介:
    杜蔚,2002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专业,同年获得北京大学经济学双学位;2005年7月在北京大学取得构造地质学理学硕士;2007年至2012年,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获理学硕士、哲学硕士、哲学博士。
    2002年7月至2005年7月,在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担任助理研究员;2005年8月至2011年10月在美国哥伦比耶大学担任助理研究员;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担任博士后研究员;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地球与生命研究中心”担任WPI研究员;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完成博雅博士后相关研究;2017年12月至今,在中国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担任研究员。

    研究方向:
    1、在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持科研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773052“顽火辉石球粒陨石高温高压熔融实验对地球初始成分的制约”69万,2018.01–2021.12。
    2、在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课题内容是用高温高压实验的方法对顽火辉石球粒陨石进行部分熔融,对熔融淬火的样品进行矿物学,地球化学分析,进而探讨早期地球或者早期类地行星的形成以及演化过程。对野外获得的地幔包裹体进行分类,对其中的橄榄石中出熔现象进行分析,通过详细的出熔物质(有可能的相变)的成分和结构分析,探讨华北地区地幔的各向异性。  
    3、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地球与生命研究中心”的主要课题方向是:
    (1)课题方向之一:早期地球及地球生命的起源。从实验的角度对来自小行星带内侧和外侧的陨石进行分析,特别是代表还原环境的顽火辉石球粒陨石和含有丰富挥发分成分的Tagish Lake陨石,分析有机物质可能存活的温度压力条件,建立早期地球形成的分段式模型,探讨地球上有机物质,特别是有机碳的来源。
    (2)课题方向之二:地球的地核的物质组成。运用激光加热金刚石压砧对可能的地核的物质组成 Fe-S-Si进行部分熔融,探测可能的波速变化,与地震波速进行对比,进而限定地核的物质组成,特别是轻元素的含量。
    (3)课题方向之三:极端条件下矿物的物理性质。延续之前的博士论文方向,探讨地质材料,特别是固溶体系列的混合特征,研究由置换引起的矿物内部结构变化,以及高温高压条件变化对矿物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影响。
    4、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主要课题方向是:
    (1)上地幔的地震减速带的可能成因。通过对来自地幔的岩石样品KLB-1二辉橄榄岩进行部分熔融和高温高压固相相变造成的岩石结构和物理性质,主要是弹性性质的变化,探讨地震波造成的挤压和减压过程对地震减速带成因的时间界定。
    (2)通过对不同加热时间的部分熔融样品进行详细的化学成分分析(固体相和熔体相),界定了D-DIA设备常用到的实验组装内部的温度梯度,对进一步研究部分熔融对波速的影响打下基础。
    5、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期间,从事经典的高温高压实验技术,熟练运用包括多面顶压砧,金刚石压砧为主的实验手段对地球地幔的最重要组成矿物相之一石榴子石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实验室内通过高温高压手段合成了纯的单一相的钙镁石榴子石固溶体系列,并与伯克利-劳伦斯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合作,对其矿物物理性质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近两年的实验,观察到迄今为止的首例实验室条件下的石榴子石体系内出熔现象,改变了以往对石榴子石固溶体相的稳定温压区间的估算,成果会进一步影响涉及石榴子石的地质温压计的计算,给其他固溶体材料的科研提出了新的思路,指出了新的方向。
    首次运用各种X射线衍射设备(同步辐射和实验室),对石榴子石矿物相的晶体内部结构,特别是由离子置换作用造成有序无序现象进行了详细的,量化的分析。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地球科学学院
地学核技术重点实验室
科技处
国土资源部构造成矿成藏重点实验室
数学地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2018年10月16日

上一篇:郑洪波教授学术报告会
下一篇:最后一页

地址: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号,成都理工大学  邮政编码:610059
 蜀ICP备050269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