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首页
  • 理工简介
  • 期刊简介
  • 期刊导读
  • 期刊征订
  • 投稿须知
  • 编委会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理工简介

    1956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准建立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同年3月27日,高等教育部和地质部联合发文 ,以重庆大 ...查看更多>>

要闻

  • 金沙江白格滑坡—堰塞湖地灾...
  • 成都理工大学首位国际博士后...
  • 金融知识走进成都理工大学 ...
  • 金融知识进校园宣传普及活动...
  • 勇闯“珠峰”
  • 核科普宣传教育活动走进 ...

学术

  • 诺贝尔奖获得者学术报告通知...
  • 杜蔚研究员学术报告会
  • 郑洪波教授学术报告会
  • 外国语言学系列讲座通知
  • 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学术研讨会
  • 过度交叉加速器的新技术和欧...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要闻 > 正文

金沙江白格滑坡—堰塞湖地灾报告发布:此前存在形变迹象
2018-10-18 11:25:46

    中新社成都10月14日电 (记者 贺劭清)14日,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InSAR技术研究中心”根据InSAR遥感监测识别,发布了“金沙江白格滑坡—堰塞湖InSAR监测分析报告”。报告指出,金沙江白格滑坡区斜坡在发生滑坡灾害前,已存在明显的、可被遥感技术感知和发现的形变信息。
    10月11日,西藏自治区江达县波罗乡境内发生山体滑坡,造成金沙江断流并形成堰塞湖。灾害发生后,“地质灾害InSAR技术研究中心”第一时间获取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了灾情遥感影像解译分析,并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展开了滑前形变探测等工作。
    报告指出,从2011年3月4日卫星影像可见,该滑坡区早在2011年之前便存在显著形变,滑坡后壁已经基本连通,滑坡中后部发育多处中小型滑塌。从2015年2月22日影像发现,2011年至2015年滑坡体上变形整体呈加剧趋势,但未发生剧烈的位移变化。从2018年8月29日Planet卫星影像可见,此时滑源区整体变形非常显著,滑坡后壁发生了较明显的整体下错,滑源区中部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滑塌。
    “该滑坡为在长期重力作用下处于蠕滑变形中的岩质滑坡,2017年以来滑坡变形呈现逐渐增大趋势,并最终失稳破坏发生大规模滑坡,并堵塞金沙江。”四川省地灾应急专家、成都理工大学教授许强介绍,据灾前Sentinel—1卫星数据显示,今年9月4日至10月10日,该滑坡一直在持续变形,到10月10日,整个斜坡体形变特征更为明显,形变量级及范围均有显著增加。
    许强指出,灾前ALOS—2卫星提供的2017年7月24日至2018年7月23日的数据也显示,该滑坡在这段监测时段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形变特征,与Sentinel—1卫星得到的形变结论基本一致。
    “根据14日上午现场应急调查人员发回的照片,目前滑坡堰塞体已经自然形成了宽约100米的泄流通道,堰塞湖水位已经明显下降,堰塞坝整体溃决的风险已基本解除。”许强介绍,灾害发生后,该中心还联系了意大利COSMO—SkyMed卫星定点开展灾区高分辨率SAR数据采集,计划用16天周期获取堰塞湖坝体4幅干涉图像,密集监测坝体周边斜坡形变动向,为灾害风险评估提供技术支持。

上一篇:成都理工大学首位国际博士后顺利出站
下一篇:最后一页

地址: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号,成都理工大学  邮政编码:610059
 蜀ICP备05026980号